實驗室智能化具體案例
基于邊緣計算技術開發的智慧傳感器終端,可以為用戶監控房間的環境數據,檢測環境溫濕度、照度、紫外燈照度、噪音、風速、壓差、塵埃粒子計數器、浮游菌、特殊氣體的檢測等。我們的智能傳感器可以很方便的部署,全部通過無線傳輸,安全、便捷;
基于物聯平臺下的其他智慧硬件,像智能插座,可以有效統計設備的使用時間和耗電量,支持數據報表,方便年終的匯報和總結;智能控制器;支持手機APP遠程控制紫外燈的開啟和關閉,智慧對講系統,一對多,多對一,專屬的加密通信通道;讓實驗室徹底擺脫對對講機,提高協作效率;廢棄物轉運車,支持廢棄物的分類管理,廢棄物的智能承重,廢棄物的交接人授權,廢棄物的產出記錄等全流程的信息追溯;支持多維度的報表,讓醫療廢物的管理在陽光下進行;
在智能化實驗室開發過程中,我們也遇到了很多困難,深刻體會到建設一個智能化實驗室容易,但是建設一個真實場景好用的智能化實驗室很難。對于如何建成一個好用的智能化實驗室,我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的要點或建議,以供同行參考。
理順實驗室流程
對于一個實驗室,其基本的運轉流程是核心和根本,智能化只是輔助手段,因此必須要先將流程理順,理順不單單是對現有流程的匯總歸納,而是結合智能化特點,不影響實驗室功能的前提下,進行充分的流程邏輯簡化,流程的簡化對智能化的實現會大幅降低開發和運維成本,避免不必要的無效內耗。
共性與個性化內容的切割
實驗室之間一定有共性的內容,實驗室個體也必然有個性化的內容。如果不進行有效切割,那么相當于每個智能化管理系統都是一個個性化定制,如此推高定制成本。切割,但切割的不到位,仍會有很多問題。如共性提取越界,包含太多個性,則會導致后期的共性模塊,無法外推應用;共性提取過少,很多共性內容放入個性,則會導致后期可用共性比較少,系統仍以個性化定制為主。好的切割會使共性內容可以共享,降低重復開發成本。
模塊的獨立化
模塊的交聯會帶來模塊間數據共享的好處,利于整體數據流通訊;但是實際的開發經驗是模塊交聯帶來的負面作用反而更多,比如交聯多,會使系統邏輯復雜,系統變得龐大,特別是一個節點故障,會造成后期整個系統的故障停運,開發和維保成本增加。
緊密的合作關系
智能化實驗室開發至少涉及兩部分專業人群,一部分是實驗室專業人員,即最終的用戶,另一部是系統開發人員,即軟件硬件工程師。大多數情況下這兩部分專業人員對對方的專業知識不熟悉,因此充分的溝通非常重要。很多情況下,實驗室專業人員作為甲方,以需求技術參數做要求,乙方作為項目承接方,滿足甲方需求技術參數要求甲乙方客戶委托式的開發模式,很難獲得一個好用的系統。因為知識鴻溝太大,僅靠開發周期起始及中期階段的需求溝通,很難了解和真實領會用戶的實際痛點。我們開發系統采取的辦法是,破除甲乙方身份定位,以合作伙伴的形式進行,成立開發小組,面對面開發,充分溝通碰撞,縱深化交流,以達成共識,開發能解決用戶痛點的產品。